至善讲坛院长讲专业系列讲座《探寻专业魅力,畅谈学科前沿》举行-最新凯时注册

至善讲坛院长讲专业系列讲座《探寻专业魅力,畅谈学科前沿》举行-最新凯时注册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最新凯时注册-凯时kb88手机客户端 >> 要闻 >> 正文

至善讲坛院长讲专业系列讲座《探寻专业魅力,畅谈学科前沿》举行

发布日期:2023-11-13  来源:至善学院   文:古佳音 卢京川 图:刘明月 审核:张慧琪

11月10日下午,至善讲坛系列讲座《探寻专业魅力,畅谈学科前沿》在图书馆305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食品学院副院长谢云飞、商学院副院长刘勇、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新华以及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宋威共同担任主讲人,他们分别带领同学们深入探索了各自学院的学科专业和前沿领域。

谢云飞教授从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与文化发展六个方面,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食品学院。首先,谢云飞指出,食品学院建设有多个国家级平台、全国重点实验室、技术与工程研究中心与众创空间,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专业研究。同时,食品学院非常重视师资力量的建设,拥有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在科学研究方面,食品学院秉持“一枝独秀不叫好,百花齐放才为春”的理念,学院的三大领域几乎涵盖各种产业门类,拥有千项发明专利,每年都会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同时建设有协同创新中心,其董事单位也几乎涵盖国内各个大中型食品与农副产业加工企业。最后,向大家展示了食品学院丰富多样的国际合作活动与国内国际援助活动。谢云飞的介绍让同学们对食品学院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她鼓励同学们积极投身食品科学事业,与食品学院一起奔向未来。

刘勇教授以本院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合作举办的3 1项目为切入点,向同学们全面介绍了商学院。首先,刘勇指出,商学院以“培养创新人才,引领行业发展”为办学理念,设置了五个专业以及各个专业学位点。同时,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人才强院”学科建设战略,坚持以本为本,重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经管类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构建体验式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坚持“科研强院”,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在社会交流方面,商学院在进行国际交流的同时,坚持开放办学,充分发挥学校优势,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刘勇表示,商学院自建院以来就以“厚植江南工商文化,立足中国管理实践,贡献商科学术新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未来领导者”为使命,希望同学们都能同商学院一道,经业济世,继往开来,为国家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新华教授在介绍学院情况时,以幽默轻松的口吻,带领同学们共同思考网络环土“污名化”问题,此举既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又为接下来的正名做出铺垫。王新华指出,环土学院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工科人才为目标,建设有校级、市级和省级多个科研平台,同时与多个国际学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学院面向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培养具备基础知识与终身学习技能的环境领域专业人才,以人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三项建设一体化来进行学科教学改革,并以此接轨生态文明国家战略。因此,在国家对于环境有重大需求的当今社会,环境与土木工程学科绝不是“天坑”,而是真正的顶天立地之学科。王新华的讲解,不但以轻松的方式化解网络谣言,而且为同学们认识环土打开全新的视角,使同学们对于本学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宋威教授用精炼的语言和专业的术语,向同学们展示了人工智能的多彩画卷。宋威表示,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以“智能”为特色,培养能够解决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型人才,同时进行产教融合,深度协同。在学科概述方面,宋威重点介绍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的研究方向、毕业去向以及取得的重大贡献。此外,还介绍到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着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体系,重视学习产出,从理论课程学习上升到工程与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多元协同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工程能力。介绍结束之时,宋威寄语同学,希望同学们可以在各行各业中秉持善人善工、创智创能的目标,实现自我与社会的协同进步。

院长讲专业系列讲座,由各学院副院长主讲,不仅深化了同学们对各专业的认知与理解,更激发了他们对其他专业的探索兴趣。这种独特的形式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交流与研究,为同学们未来的多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开拓了广阔道路。这是一场知识与兴趣的碰撞,更是一次学科跨界融合的盛宴,有助于同学们打开视野,挖掘潜力,追寻多元未来。

谢云飞解析《探寻专业魅力,畅谈学科前沿》

刘勇解析《探寻专业魅力,畅谈学科前沿》

王新华解析《探寻专业魅力,畅谈学科前沿》

宋威解析《探寻专业魅力,畅谈学科前沿》


阅读() (编辑:至善学院)

最新凯时注册的技术支持: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

网站地图